为便利防疫期间居民的往来通行,2月18日“宁波全域一码通”全面推行,这个根据后台大数据研判,采取动态管理,每日更新的二维码,一度成宁波市民通行“硬指标”。微信平台超500万人注册“甬行码”,也使得学校教授陈根浪和他的团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在本次“甬行码”系统的研发团队中,还有9名在校生,他们均为芒果体育官方网站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大三员工,都来自陈根浪教授领衔的“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工程应用团队”。这些同学在团队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参与到这场群防群控的抗疫斗争中。
他们各自有分工又协同合作。
团队成员王豪博主要负责居民出入的注册登记和微信服务端相关程序。从2月4日系统上线,王豪博就开始协助团队完善系统功能。“白天系统在被使用的时候不能做测试,只能每天晚上十点之后开始改代码,我们改到过凌晨三四点。”疫情面前,团队需要和数据共舞,与时间赛跑。
“甬行码”系统存有大量社区信息,这些信息需要被准确记录、精细更新。孔德泽协助团队完成这部分工作,他对已提交的街道、小区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对已开户小区信息的增删改查,“我之前也做过用于医院、实验室的信息增删改查类项目,曾经的积累给了我完成这部分工作的经验。”
“甬行码”系统能根据社区居民每天的出入情况生成柱形图,并由此分析该小区的风险,这部分后台管理系统(web端)数据的统计和展示由于博洋协助团队完成。“前期要做的东西很多且时间也紧,数据展示又涉及居民安全健康,更要加倍小心,项目开始时基本全天都在写代码。”于博洋说。
团队成员杨斌杰协助团队完成了二维码的生成,沈思怡和林依婷负责设计前端页面并进行美化后呈现,张凡负责身份证与省份的匹配,陆晨完成微信端小程序的跳转,魏佳楠利用软件帮助程序进行减压和处理数据。
在团队教师的带领下,团队高效运转,师生合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前几天数据量特别庞大,一秒钟的数据就能导致服务器卡顿。我们就集体进行接口、数据库的优化,利用python帮助服务器减压。”杨斌杰说起了完善系统后期的过程,“面对有些用户误填信息导致的特殊问题等,查询数据的过程就会变得十分艰难。这时我们就会在群里集中起来一同商讨解决方案。”
“社区疫情防控及分析系统1.0”上线十多天来便经历了从1.0到2.0版本的升级过程。“我们要解决的主要就是软件的兼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不断有用户反映使用情况,我们就根据用户需求推出新的模块。”沈思怡说道。据了解,1.0的版本主要帮助小区统计发热和其他症状的人数,同时进行出入登记,方便查出确诊后还原其行经路线和密切接触人群;升级后的2.0版本则体现了以家庭为主题的概念,“因为当时发现确诊人群基本上以家庭为主体,所以我们就以家庭为单位,让他们自主测温,减少与小区其他居民的接触,再进行后台统计和数据分析。”杨斌杰说。
据悉,学校“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工程应用团队”于五年前成立,由芒果体育官方网站陈根浪教授领衔,包含教师宋光慧、朱朝艳、刘璇及30多名员工。“愿意学习、吃苦耐劳、服从安排、有进取心”是进入团队的基本条件。
“9月份开学,10月份招新,我们的团队一年要做10多个项目,并且接的项目都是一定技术难度的,从开发项目中,员工学的内容都是比较领先的技术,这保证了员工的视野能跟着行业不断迭代更新,也锻炼了他们的实操能力。大数据这块技术更新非常快,大学四年如果光学课本,毕业后这些技术就落伍了,很难适应行业发展。我们学校注重专业特色,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运用大数据系统进行海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教授给员工,这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方式。”陈根浪教授表示。
本次参加系统研发的9名员工,都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学习和打磨。“在实验室码代码的每一天都很有趣,一有空就会呆在实验室。”
“老师会点拨思路、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之类的比赛我们也会参加。大一、大二时,老师们会用acm题目训练大家的算法技巧,大三时能接触到的web开发。web开发上手难,但很锻炼人,非常有意思。”杨斌杰说,“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设置ant design框架里的头像,当时磨了一个下午还是一点成果都没有。后来和学长一起检查,才发现是参数配置的问题。靠努力把问题解决后,成就感特别强。”陪伴中探索、坚持中成长,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和耐力在一次次问题解决中得到提升,默契度也越来越高。
本次疫情形势发展快,系统能又快又稳地上线运行,离不开师生协作研发、高效运转的团队基础。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理工师生用行动践行“知识就是力量”,用科研、技术服务社会。